學校幼兒園每個人都應付起食品安全檢測職責
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任何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據中新網報道,一段“廚師怒斥校方用壞棗熬湯”的視頻近日在社會上引發強烈關注。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官網發布情況說明稱,經查,視頻中的鄭東新區沁禾閎博幼兒園因為變更食品采購渠道等原因,與部分家長出現爭議。目前,鄭東新區食藥監局已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該幼兒園購用食品原材和餐具進行抽樣檢測,待結果明確將第一時間告知廣大學生家長。
隨著媒體的跟進報道,更多的信息浮出水面。有人透露,廚師當時并不是在怒斥校方,而是在與家長爭執。當事廚師表示,當時的爭執場景起源于家委會指定的供貨商送貨晚并且有劣質食材,于是自己向供貨商發了火。從該事件接二連三的反轉來看,事件或者確實如園方負責人所言“比較復雜”。但有一些情況是可以確信的,這所幼兒園之所以更換食品采購渠道,是因為幼兒園之前從菜市場給學生買食材,食材質量不過關導致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情況。于是在家長介入下,幼兒園改為從超市進貨。
而這些情況正說明,這所幼兒園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存在管理漏洞,否則既不會出現食材質量不過關而導致學生嘔吐、腹瀉,也不會出現廚師“怒斥”壞棗的鬧劇。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容不得半點馬虎,備受家長以及全社會的關注。這也是一個短視頻能夠引發如此大的漣漪的原因所在。
食品生產涉及生產、運輸、保管、加工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不行。確保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不僅要求校長、園長肩負起第一責任,還必須要求每一個生產環節上的工作人員都履行好食品安全責任,把好食品安全關,也要求師生員工等所有利益相關人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從而形成一個食品安全管理的閉環。廚師的“怒斥”便是履行食品安全責任、進行內部監督的體現。
但現實中,宥于復雜的利益關系,師生員工的監督權利可能無法保障。近日發生的一起教師因監督食堂衛生被打,報警后反遭校方處罰的事件恰恰說明了這一點。據媒體報道,江蘇淮安一名教師發現學校食堂存在衛生問題,拍照指出,結果與食堂負責人起沖突并報警。之后,學校認為該教師的行為給學校聲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其進行了更甚于食堂管理人員的處罰。這一處罰結果引發網友的極大憤慨。真正對學校聲譽帶來損失的是什么?不是教師反映食品安全衛生問題,而是掩耳盜鈴,有問題卻不積極解決,反而處分反映問題的人。
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共同發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明確中小學幼兒園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這對于敦促校長、園長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責任,具有積極意義。但也有人擔憂,校長公務繁忙,實際落實有困難,而且讓校長來監督自己學校的食品安全,是自己監督自己,有可能因存在利益關系影響效果。能否把陪餐制度落實好,直面問題并解決問題,讓陪餐制超越利益的束縛,超越“不出事,不吃出問題”的低門檻監督,還有待檢驗。處罰舉報食品衛生的教師,正說明一些學校存在掩耳盜鈴的沖動。
超越利益藩籬,有必要發揮家長、師生員工對食品安全的監督作用。首先是要端正態度,正確對待師生員工的監督權利;其次是構建機制,暢通食品安全投訴渠道,及時聽取師生員工、家長對食堂、外購食品以及其他有關食品安全的意見、建議等。充分發揮師生員工以及利益相關者的監督作用,無疑是有效彌補陪餐制的缺陷、確保食品安全的關鍵一招。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06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
作者:楊三喜